介绍:微山湖乌鳢乌鳢是微山湖中产量比较多的鱼类,它适应能力强,繁殖量大,是有名的孝鱼,非常受湖区大家的喜欢。乌鳢体态丰腴,肉质细腻,能做成很多道菜品,既可做主料,又可做辅料,还可以制茸,是很多厨师喜欢使用的鱼类材料。在湖区有宁丢爹和娘,不丢...
介绍:
微山湖乌鳢
乌鳢是微山湖中产量比较多的鱼类,它适应能力强,繁殖量大,是有名的孝鱼,非常受湖区大家的喜欢。乌鳢体态丰腴,肉质细腻,能做成很多道菜品,既可 做主料,又可做辅料,还可以制茸,是很多厨师喜欢使用的鱼类材料。在湖区有宁丢爹和娘,不丢乌鱼肠之说。乌鳢(Ophicephalusargus):亦称黑鱼,体呈乌黑色,由背至腹颜色渐渐变浅,圆鳞。冬眠时钻到稀泥里。温暖的季节,乌鳢在水中活动一段时间后,总是需要将头部露出水面,借以辅助呼吸。
乌鳢(Channaargus)属鲈形目,攀鲈亚目,鳢科,鳢属。俗称:黑鱼、才鱼、乌鱼、乌棒、蛇头鱼、生鱼。英文名:Argussnakehead fish,Northernsnakehead。体细长,前部圆筒状,后部侧扁。头尖而扁平,颅顶、颊部及鳃盖上均覆盖着鳞片。口大,端位,下颌稍突出。上下颌、犁骨、口盖骨均具尖锐的细齿。咽头上方有一宽大的鳃上腔,能呼吸空气。背鳍和臀鳍基部都非常大,尾鳍圆形。体色暗黑,体侧有很多不规则的黑色花斑,头侧有2 条纵横的黑色条纹,背鳍、臀鳍及尾鳍上都有黑色相间的条纹;胸鳍和腹鳍浅黄色,胸鳍基部有一黑斑点。
乌鳢为底栖肉食凶猛性鱼类,平常喜生活在沿岸泥底水草丛生的浅水区,潜伏在水草中等待机会追捕食物,夜间有时在水的上层游动。平常游动缓慢,在缺氧的水体中能借用鳃上腔的辅助呼吸器,不时将头斜露出水面进行呼吸,而且在喉部上方凹陷处贮藏着适量的气体。当离开水体后还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。冬天在深水处,把身体埋在淤泥中越冬,一般极少摄食。春、秋天为摄食旺季,产卵期亲鱼基本不摄食。性凶猛,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;幼鱼以水生昆虫、小虾和小鱼为食;成鱼则捕食其它鱼类。乌鳢长至2龄可达性成熟,怀卵量为1.4|3.4万粒。亲鱼于5|7月在长有茂盛水草的静水浅滩处繁殖。亲鱼成对地活动于产卵场合,很活跃,有时还跃出水面。雄鱼用口将水草筑成约1 公尺直径的鱼巢。产卵在宁静的日出之前,先是雌鱼进入鱼巢,腹部向上成仰卧姿势,身体缓缓摇动而产卵;随后雄鱼以同样方法0。产卵后,雌雄鱼一同守在巢的底下,保护鱼卵,预防敌害侵袭。
2|3天后,仔鱼孵出。仔鱼集群生活于近岸的水草丛中,雄鱼随群保护,待幼鱼长至4|5厘米时,亲鱼不再进行保护,幼鱼分散营独立生活。乌鳢成长速度较快,最大个体长可达700毫米,重达5公斤左右。
乌鳢分布极广,除西部高原区域外,从黑龙江至海南的河川、湖泊、水库、池塘等各类型型的水体皆产此鱼,海外产于朝鲜西、南部。
微山湖乌鳢产地范围为山东微山县微山湖水域(126600公顷)。
1、种源
乌鳢(Ophicephalus argus)。
2、产地水质条件
1.水源:微山湖水或井水。
2.水质需要:养殖用水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,养殖区底质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。底泥20cm,水深1.5m至2.5m。水体透明度25cm,pH值6.5至8.5,水体溶氧量4毫克/升。
3、养殖管理
1.鱼种标准:微山湖区内野生乌鳢繁育的一代鱼种或用野生乌鳢选育的乌鳢良种。规格为150g至200g,鱼种体表光洁、黏液正常、无损伤和病害,活动正常。
2.养殖方法:池塘养殖。
3.放养时间:3月下旬至4月底前,水温15℃以上时进行。
4.放养密度:每亩2000至3000尾。
5.饲料投喂:主要投喂淡水鲜活野杂鱼,如麦穗鱼、餐条、鰟鮍鱼及切碎的鲫鱼等,也可投喂冰鲜海水小杂鱼。冰冻的海水鱼要用湖水解冻、漂洗后投喂。
3至4月份天天投喂1次。
5至9月份天天投喂2次,上午9至10时投喂一次,下午4至5时投喂一次,十月份将来天天投喂一次。投喂办法:手工均匀撒头,待大部分鱼吃饱游走后即停止投喂,每次投喂时间约30min。
6.环境、安全需要:饲养环境、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需要实行国家有关规定,不能污染环境。
4、捕捞
全每年平均可收成,使用拉网捕捞或干塘捕捉,捕捞规格500g。
5、水平特点#p#分页标题#e#
1.感官特点:体态丰腴,体形圆而长,全身灰黑色,后背与头部较暗,腹部淡白色,头后背有七星状斑纹,体侧有很多不规则黑色斑块,有光泽,鳞片完整,不容易掉落,粘液无浑浊,肌肉组织有弹性。肉质细腻,密实,味道鲜美。
2.理化指标:微山湖乌鳢鱼肉蛋白质含量18.8%,脂肪含量0.8%。
3.安全及其他水平技术需要:商品安全及其他水平技术需要需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。
微山湖乌鳢为地理标志保护商品。